黄蓓佳黄蓓佳,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及《黄蓓佳文集》四卷等等。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遥远的风铃》。中短篇小说集《小船,小船》《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芦花飘飞的时候》及《中国童话》等。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及部省级文学奖数十种。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戏剧获得国际电视节“金匣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黄蓓佳率真地袒露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一种相当普遍的女大学生在学校里和走向社会之后的心理,情绪——这是在执着地追求事业与爱情,追求人生的所谓‘辉煌的瞬间’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浓重的苦闷以及为摆脱这这种苦闷而紧张地进行着内心搏斗”。这一阶段塑造的主人公大都是当代女大学生,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是“又倔强又软弱,又自尊又自卑,又清醒又迷惘,又憧憬又失望,又理智又纵情”。她们虽然没有形成一系列的有特色的“人物画廊”,却是“一部回旋往复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命运进行曲”。当然这一阶段黄蓓佳的“创作情绪几乎完全是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历程中燃烧起来的”,因而这种创作情绪是比较狭隘的主观情绪,艺术的触角没有伸入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
黄蓓佳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著有《黄蓓佳文集》四卷;儿童文学《小船,小船》《唱给妈妈的歌》《我飞了》《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短篇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给你奏一支梦幻曲》《玫瑰房间》《藤之舞》《忧伤的五月》;散文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长篇小说《何处归程》《午夜鸡尾酒》《夜夜狂欢》《世纪恋情》《派克式左轮》《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小说曾被改编成电视剧《派克式左轮》《新乱世佳人》《月色撩人》《你是我的宝贝》等。
2022年11月10日,黄蓓佳以飞行嘉宾身份加入今日头条与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
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写一位与凡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李京京,希望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凡卡》,但遭到老师拒绝,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朗读了课文,并且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该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小说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使人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只在于它是否被他人注意。小说思想独特,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儿童文学集》。《心声》已被选入语文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12课。《作文上的红双圈》已被选为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第二课。2017年11月,黄蓓佳的作品《童眸》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品奖。2018年3月,黄蓓佳的作品《万家亲友团》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2019年11月,黄蓓佳的作品《野蜂飞舞》获得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奖。
黄蓓佳创作的开端是最值得珍惜的。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小船,小船》“闪动着作者苦涩而纯净的童心,也或浓或淡地画出了社会的影子”。艺术上凸显出“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能力和轻松自然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显示了其刻画人物的功力,她善于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从而让读者看到社会深处的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标志着“黄蓓佳文学创作的开端是很有光彩的。”她曾是专业的作家,但后来年纪大了便没有像以前那么写作了。名气也小了一些,但她的作品是非常不错的。值得一看!她用朴实无华的语句,书写着最细腻的人间温情!80年代初,黄蓓佳“逐步地在创作上走出‘情绪小说’的寂寥的‘雨巷’,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她“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表现形式,用以述说她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认识。”曾镇南先生认为,这一阶段的黄蓓佳至少在三个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是表现了开拓多种题材的愿望;二是向积极的人生方面发展,三是凸显出吸收新的生活印象的热情和能力。创作路径的转变昭示着作家创作生命的不断延展。黄蓓佳与时俱进地适时改变自己的创作路径,很快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黄蓓佳一方面在重构小说“信念”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在重构“讲故事”的方式。黄蓓佳在创作《仲夏夜》时,试图不再用过去“情绪”的流动方式讲述故事,而希冀换一种讲故事的态度,语调。黄蓓佳的故事已经不是那种期望感伤——惆怅——期望爱情复苏——幸福再临的模式,故事成了一个未可知晓的谜局,黄蓓佳已经破坏了以往故事的完满性结局,引导故事性质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