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

人物经历

1963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他后来的“文革”背景说产生了影响。1969年,开始就读于齐门小学。1972年,患上了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生病的痛苦因素使他尝到了恐惧死亡的滋味,这种童年时对死亡的体验使得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死亡恐惧的氛围。1975—1980年,在苏州市第三十九中学就读,功课不错,作文得到老师赏识。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大量写诗,后来转为写小说,但总是被退稿。1983年,在《飞天》第四期发表了处女作组诗,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松潘草原离情》,在《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苏童1985年底,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同年,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同年,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1988年9月,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同年,在《收获》杂志发表小说《妻妾成群》。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创作长篇小说。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2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同年,获得庄重文文学奖。1996年,发表长篇小说《米》。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菩萨蛮》。1998年,参加意大利都灵举办的题为“为何写作”的学术研讨会。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2003年8月,出席由新加坡举办的两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节”,并于8月23日开展讲座并发表了演讲;同年,任新加坡金笔奖评委。2004年3月,作为由27人组成的“中国作家团”成员之一,赴法国参加2004年的法国图书沙龙;同年,参加同济大学作家周“文学与人文关怀”大型文学对话会,并出版长篇小说《红粉》与长篇小说《武则天》。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2006年3月,与约翰·班维尔谢默斯·希尼等四十余位中外作家出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Man香港国际文学节”;同年,小说《碧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发,这是全球首个同步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随后在全球十五个国家推出,苏童凭借该小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度杰出作家”提名,参加在北京大学召开“苏童新作《碧奴》学术研讨会”;同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以九百万元的版税收入列作家富豪榜第四位,引发广泛关注。2007年7月,参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和德国文学家米歇埃尔·罗斯博士为两国代表,互访两个半月;同年,应歌德学院邀请去莱比锡做住市作家,在莱比锡生活了三个月,并作有《莱比锡日记》,这次德国行成为了苏童在德国的美好的经历,《河岸》也正是在这期间开始动笔的。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0年,凭借短篇小说《茨菰》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3年,删改版的长篇小说《黄雀记》在《收获》发表;同年,足本的《黄雀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5年3月21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四位驻校作家。2015年8月16日,凭借长篇小说《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出版合著《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黄雀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同年,凭借短篇小说《玛多娜生意》获得百花文学奖。2021年2月,担任第一届凤凰文学奖评委。8月,以朗读者的身份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三季》。9月19日,参演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中国上映。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22年11月,《我在岛屿读书》邀请余华,苏童,西川,房琪作为“书屋主理人”常驻节目。2023年3月,受聘为苏州城市学院文正书院兼职教授。4月,参加《典籍里的中国》与抖音电商“抖音全民好书计划”联合打造的《春日阅新正当时》。

获奖记录

文学类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2019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玛多娜生意》获奖2018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万用表》获奖2017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万用表》获奖2015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黄雀记》获奖2014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2013江苏省2013中华文化人物获奖2012第二届郁达夫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香草营》提名2010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茨菰》获奖2010第十四届百花奖《香草营》获奖2010年度杰出作家《河岸》获奖2009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河岸》获奖2009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获奖1992庄重文文学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