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兢

代表作品

《吃不了兜着走》《阖家转移》《整容》《小店夜话》《棋迷》《我的遭遇》《中奖》《鹊桥热线》《麻厂长》。2005年春节期间,央视《见证》栏目推出《找乐》专辑,选取全国8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以及8个最能代表该城市民风民俗的笑星。武汉的代表是田克兢。右图一田可兢2006年春节晚会,表演小品《招聘》。

演艺经历

缘起:两毛钱演一场田克兢田克兢在武汉人心目中,就是“独角戏”的代名词。把他二十多年的作品倒带重放,我们闻到了热干面扑鼻的香味,听到了麻将清脆的撞击声,看到了老馋,麻厂长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田克兢,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市井武汉。2001年之前,田克兢一直是个“业余演员”。他14岁就是武汉小有名气的“故事大王”,只因为父亲的右派身份,进不了专业文艺团体。他打过年糕,做过技工,站过柜台,拖过板车,后来总算在土产公司仓库里找了份正式工作。其间他一直坚持在武汉市群艺馆业余曲艺团演出,演一场补贴两毛钱。起步:从独脚戏到独角戏1980年,田克兢进京参加演出,看到了陕西王木椟的独脚戏《秦腔,歌舞与离婚》:“一个人就是一台戏,太精彩了!”时任武汉市群艺馆馆长的陈世鑫,将王木椟的独脚戏移植改编成《楚剧,歌舞与离婚》,表演者选定田克兢。从此,田克兢在舞台上越闹越响,成了业余演员中的“角儿”。1994年,田克兢与相声大师夏雨田首次合作的《吃不了兜着走》,获当年全国曲艺小品大奖赛一等奖。田克兢首次尝试的黄陂话,成为流行语。他去黄陂演出,大家都亲热地喊:“田克兢你回来了!”“其实我是六渡桥长大的,不是黄陂人啊!”田克兢的辩白,委屈里透着骄傲。1997年武汉人打麻将成风,他们推出《麻厂长》;1998年,征婚在武汉大行其道,他们推出《鹊桥热线》;2000年,整个城市卷入彩票热,他们推出《中奖》……这些独角戏说的都是武汉人的“坏毛病”,但武汉人就爱听,仿佛有人挠着自各儿的痛处,痒痒地别样舒坦。将来还做“岔巴子”2001年,田克兢摘掉“业余”帽子,成为武汉市说唱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还当上了副团长。可他说,我还是喜欢别个喊我“岔巴子”。武汉话里的“岔巴子”,是说这个人碰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要去“岔”几句。田克兢说,那不是贬意词,代表着武汉人热情,豪爽,直率的个性。《伸着脑壳接石头》2021年12月21日19:30,方言贺岁喜剧《伸着脑壳接石头》在武汉剧院首演,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克兢携说唱团中青年演员担纲主演。

人生信条

“我讲的是武汉方言,我的观众在武汉。”田克兢属于武汉,只有武汉观众能听懂他所有的言内之意和言外之意,为他乐不可支,前俯后仰;田克兢记录着武汉,社会万象,街坊是非,时代变迁,都在他的嬉笑怒骂中融为一炉;田克兢也从一个层面代表着武汉,如果你是个外地人,想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去看田克兢的独角戏吧。能为一个城市带来快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