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厚

早年经历

吴宏厚,话剧,电影,电视剧三栖演员。一九三五年生,丹阳市云阳镇人。一九四九年考入江苏省丹阳中学读初中,后读高中,于一九五五年在省丹中高中毕业。一九五五年秋,考入“北京俄语学院”。一九五七年,重新投考“中央戏剧学院”,并被表演系本科录取。在校四年半,攻读了表演,台词,形体等数十门课程,于一九六一年作为“中央戏剧学院”第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演员。以后又转入“中国话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和演出处处长。直到一九九五年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退休。曾经参演大型话剧《大榆林》,京剧《黄泥岗》,《借东风》,歌剧《结婚》等。在校时酷爱文艺,曾经参加了丹阳人民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大榆林》,京剧《黄泥岗》,《借东风》,歌剧《结婚》,并自导主演话剧《我们的排长》等剧目。现定居广州市。

参演电影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1饰演韩先楚导演-主演-

个人生活

吴宏厚先生家三代人都是从艺的。父亲吴锦琛是工艺美术师,是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系的客座教授,一直在上海丝绸研究所从事图案设计工作五十余年,一九八五年病逝于丹阳。他是第一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为中国丝绸图案设计贡献了毕生精力。吴宏厚先生家庭是一个温馨的艺术之家。吴宏厚先生的夫人田玉玫退休前是中国国家话剧院艺术室主任,多年来从事组织话剧院的剧目的创作及排演工作,成绩卓著。长子吴彤是一位职业画家,丹阳美术界也十分熟悉他,他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后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其作品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画展并获奖,在北京民盟美术展全国“明星杯”大奖展,丹阳“正则杯”书画展上分获优秀奖,铜奖,2006年一年中,作品“托尔斯泰”获“广州市美术书法大展”银奖,作品“露华”获“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铜奖,2007年元月,在广州举办了“吴彤人物画展”。吴彤现为广州市某区政协委员。次子吴阳在北京主持“当代美术博物馆”,并多次参加影视剧的拍摄。孙女吴楚穗在广州读初中,虽然是弱冠之年,现经常参加广州的“小天使交响乐团”的演奏,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小乐手。作为一个文艺演出的组织者和演员,吴宏厚先生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不仅自身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而且一生以演艺为主,以"写作,书法,篆刻"为副,组成自己多才多艺的业余生活,并且大胆创新尝试实践新项目。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吴宏厚先生迷恋书法艺术,喜欢收集名家的墨迹。为此,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征集书法长卷,吴宏厚先生走遍全国各省市,寻访各地书法名家,经历千辛万苦,酷暑严寒,北起哈尔滨,南至天涯海角,历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宁夏,陕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二十三年完成了长度一百三十米的书法长卷,卷中由五百多名书法家题写的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展开长卷,面对波澜壮阔的书法作品,颇感振奋。真草隶篆,各种书法体,且还有维吾尔文书法,藏文书法,真可谓洋洋大观,博大精深。为了不忘故乡,一九八二年吴宏厚还特别持长卷来到家乡丹阳,由江苏丹阳的书法家顾莲■,董漱白两位先贤在卷上落墨。这份长卷吴宏厚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丹阳的博物馆展示,保存,以示一位演艺前辈是十分酷爱书法艺术的,也是非常热爱故乡丹阳的。吴宏厚先生的另一个爱好是篆刻。自一九六O年开始,吴宏厚刻苦钻研自学了篆刻,先后自刻以及为友人,同学刻章数十方,其中有为王景愚,马季,林兆华,王铁成等演艺名家所刻,有为校友所刻,也有为数位书法家所刻的落款章。排演之余,写些文章,小品文之类的稿件是吴宏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吴宏厚结合专业及演出,八十年代又对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剧目自1856年传入中国,直到1980年的演出历程进行了研究。对德国大戏剧家布莱希特,俄国大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创作及作品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并写成评述文章。此外,对北京的风情民俗也著有许多小品文。从一九六O年开始,吴宏厚先后以丹阳宏厚,辛酉,白翎,吴侯,吴蜀魏等笔名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文汇报》,香港《新民晚报》,广州《羊城晚报》及《北京艺术》,《艺术世界》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畅谈首都舞台的方方面面,评述演艺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实现了既是演员又是文艺评论员的综合艺术素质的全面升华。吴宏厚近照2007年,七十二岁的吴宏厚先生已经适应了广州的生活,身体健康,渐入佳境。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准备在有生之年以广东的民俗风情写点作品,并计划在2009年,其父亲吴锦琛的百岁诞辰纪念之际,在吴氏故里丹阳举办“吴氏三代人的艺术之路”专题展览。这样将告慰丹阳家乡人有一位吴氏后裔走过了演艺一生之路,是家乡人中不可多得的一名话剧,电影,电视剧三栖演员。